第1845章 刘喜的文章!-《开局停职?我转投市纪委调查组》


    第(3/3)页

    “不必修改了,越修改越说明你们心里没底,没主见,这个东西也就没看的必要了。”

    “你们回去拿,我现在就看。”

    杨东看到两个人手上空空如也,自然是没把稿子带过来,于是让他们回去取。

    两个人快步离开,去取稿子。

    两分钟之后,再次回来。

    两个人都是恭敬的双手把稿子递给杨东。

    “你俩先坐,想喝茶自己倒。”

    “我先看看稿子。”

    杨东示意两人,然后低头看稿。

    陈洪文和刘喜忐忑不安的坐在沙发上,不断的张望着杨东。

    但是杨东脸色很平和,从他脸上,根本看不出任何心理活动迹象。

    于是两个人只能是紧张的坐着,双手不断揉搓着大腿和膝盖。

    杨东先看的是刘喜的稿子,因为内心里面,对刘喜的兴趣更多。

    刘喜看似性格内向,但主见肯定也有。

    经济发展需要政策作为基底,而我国东北地区曾经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得到大量的政策扶持和政策倾斜,因此出现很多大工业工程制造单位,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发展有很明显的推进作用。

    且当时符合时代背景的国营企业,国营工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障着我国人民的基本生活所需以及国家制造所需,科技研发所需。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营企业和国营工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保障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基底。

    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进入自由经济时代,市场经济为主,宏观调控也只涉及到个别大宗交易和煤炭石油等国家命脉根基上面,这种政策性原则问题不影响市场经济发展。

    可我国东北地区先发优势大,以至于尾大不掉,调头困难,思想意识不到位不强烈,加上国家优先供应南方发展,使得东北地区的各种资源大量的外派,从煤炭石油钢铁树木,到干部技术人员,优先发展沿海经济带,实则东北地区透支严重。

    九十年代东北地区甚至形成了工业真空地带,即东北地区保留着老工业基地的荣光,却产比占不到国家工业制造的百分之二十。

    大量的制造业外移,尤其落后的苏聨式工业设备,与新式欧美生产设备的严重不匹配,让东北地区曾经的固定工业设备资产成为废铁。

    也直接让东北地区工业发展进入停滞阶段。

    杨东看到这里,眉头皱了起来,开始深思其中的原因。

    但不得不夸奖一句,刘喜的这篇文章,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