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么,这场困扰球迷多年的“迷案”,究竟是巴萨自身实力不济,还是另有蹊跷? 对此笔者不敢妄下断言,笔者搜罗了几十年来各方流传度较广的推测,供大家参考。 说法一:佛朗哥威胁论 前文已经讲到,凭借着武装叛变,佛朗哥成功上位。 由于巴塞罗那所在的加泰罗尼亚地区长期支持独立运动,佛朗哥上台后便想尽办法打击巴萨。 在黑暗压抑的独裁时期,足球是人们为数不多可以逃避现实的方式。 久而久之,足球也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的一个宣泄口。 对于佛朗哥来说,足球似乎也成为了一个良好的宣传工具。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佛朗哥对于身处首都的皇家马德里产生了兴趣,他并不真正关心足球,但观察到皇家马德里在西班牙足坛特殊的地位,也意识到巴塞罗那在加泰罗尼亚地区举足轻重的分量。 佛朗哥意识到,除了枪炮,足球也是一个可以打压“高傲”的加泰罗尼亚的方式。 首先,佛朗哥颁布了多项针对加泰罗尼亚地区的禁令,包括禁止使用加泰罗尼亚语言。 此后,佛朗哥又强迫巴萨将队名从Futbol Club Barcelona更改为西班牙化的Club de Futbol Barcelona,并相应更改队徽,还任命自己的亲信担任巴萨主席一职,试图将一切加泰罗尼亚的痕迹从巴塞罗那身上抹去。 但所谓的禁止语言、更改队名毕竟只是隔靴搔痒,巴塞罗那在西班牙足坛的地位仍然不可撼动,稳稳压制当时还未完全复兴的皇家马德里。 于是,佛朗哥进一步走向极端,最终一手导演了1943年的那一场惨案。 据说佛朗哥在次回合比赛开赛之前派出军队包围了巴萨各个球员的老家,如果巴萨球员不在次回合比赛中故意输球,他们的家人就将面临生命危险。 当巴萨球员刚刚抵达马德里时,国家安全局的主管就拜访了他们,并提醒巴萨众将是国家的慷慨才让他们有机会继续踢球。 进入中场休息时,国民卫队的人甚至公然闯入巴萨更衣室,威胁巴萨众将故意输掉比赛。 在庞大的压力下,巴萨球员不得不放弃挣扎,在皇马主场以一场耻辱性的1:11输掉比赛。 在巴塞罗那的官方网站,虽然没有对这一场耻辱性的比赛进行正面描述,但在对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介绍中,依然用上了这样的语句: 战后的前几年是巴萨经历过的最艰苦时期,一场争斗或许就能让整个俱乐部消失。 被军队和当权者无情地抑制和清洗,组织的身份已经完全改变了。 这场清洗还影响了球员,参加了墨西哥和美国之旅的球员都被禁赛两年,很多球员被流放国外。 俱乐部的队徽和名字都被更改,理由是它们没有充分地西班牙化,而俱乐部的主席由权威竞技当局谨慎挑选。 之后几年球队重新建队,也成就了20世纪50年代更多的冠军头衔。 对很多人来说,巴萨在Les Corts球场的比赛就像是那段害怕、痛苦、抑制时期的一片象征着自由的绿洲。 由此可见,尽管没有正面提及1:11不敌皇马一事,但巴塞罗那官方早已确认了独裁者在那个年代疯狂打压自身的真实性。 由于年代久远,已经缺乏可靠的实证证明“佛朗哥威胁论”,但根据不少网友的研究,也试图通过一些数据从侧面印证这种猜想。 在1942~1943赛季的西甲联赛中,14支球队的场均进球数为3.91个。 巴萨在当赛季取得了14胜4平8负积32分的成绩,最终夺得联赛季军,他们在单赛季一共打进了77个进球,是联赛中进攻实力最强的球队。 与此同时,当赛季西甲联赛的最佳射手也由巴塞罗那球员马里亚诺·马丁取得,这位西班牙前锋在26场比赛中打入了30个进球,以绝对优势夺得西甲金靴。 相比较而言,皇马在1942~1943赛季仍然处于艰难的复兴阶段。 球队在26场比赛中仅仅取得了10胜5平11负积25分的成绩,以1分的微弱优势逃离保级附加赛。 那个赛季的白衣军团在26场比赛中打入了52个进球,场均进球数为两个,进攻实力排名联赛第9位,进球数甚至还要低于倒数第3的格拉纳达。 除此之外,白衣军团的防守表现也不甚让人满意,他们在26场比赛中丢了50个球,防守表现也只能在联赛中排到第9位(巴萨是当赛季西甲丢球数第2少的球队)。 从总体数据也可以看出,1942~1943赛季的巴萨状态要远远好于皇马。 即便放眼巴萨状态极速下滑的43~44赛季,红蓝军团的联赛排名也要高于白衣军团,而双方在那个赛季的两回合交手中也打成平手(巴萨皇马各胜一场)。 结合这些数据,不少球迷自然会对这场比赛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整个赛季表现突出,进攻防守表现均处于联赛顶级位置的巴萨,为何会在国王杯1:11惨败呢? 要知道,皇马在一场比赛中就打进了单赛季1/5以上的进球,即便那是一个足球水平尚未完全平均的年代,但也可谓是“前无古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