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症候: 精元涸竭:周身之气若游丝,行止坐卧皆耗心力,呼吸之间亦感疲乏,无法从事任何农耕劳作,久站亦可能晕厥。 气血双亏:面白无华,唇甲淡白,身形较同龄人孱弱瘦小,四肢冰冷,畏寒惧风。 脾胃衰败:纳呆食少,食后腹胀难消,五谷精微难以运化吸收,故汤药补品皆如石沉大海,效微力乏。 神髓空虚:精神终日萎靡,思虑难以集中,记忆亦有亏空,常处恍惚之境。 结论:若无干预,如风中残烛,生机将随年岁增长而加速流逝,恐难及弱冠。” 没想到周元歧的身体状况这么差! 看这诊断,怕是没几年好活了啊,毕竟周元歧年初的时候就已经弱冠了,杨春喜急了,非常急! 这周元歧现在就是一只脚都踏进棺材了啊,要不是她来了,怕是连会解试的大门都迈不进去,就先嘎了...... “那该怎么治?”杨春喜追问道。 “解法:三蒸三晒‘黄精膏’,佐‘五行培元汤’浴身 其一:主药——九制黄精膏 药材: 野生黄精:须是深山背阴处、年份足十年以上者。其块根如鸡头,沉甸甸,断面呈琥珀色者为佳。此物得土气至厚,性平味甘,乃“补虚填髓”之圣品,其力温和绵长。 山泉水:取自人迹罕至之山涧活泉,忌用死水井水。 土陶罐:全程忌铁器,用村里烧制的厚实土陶罐蒸制。 制法(需极大耐心): 采挖清洗:用竹刀或木片小心挖取,刷去泥沙,忌损其皮。 一蒸一晒:上土陶甑,用山泉水蒸气蒸至透心,取出摊于竹匾,曝晒一日。如此重复九次!直至黄精块根变得油润黝黑,质地柔软,嚼之甘甜粘牙。此谓“九制”,方能将其药力化为温和的“地髓精元”,方能吸收。 熬膏:将九制后的黄精慢火熬煮成浓稠膏状,密封贮藏。 服法:每日晨起,取指甲盖大小膏体,含于口中,以津液缓缓咽下。借清晨生发之气,引药力滋养百骸。 其二:辅药——五行培元汤(此为辅助,药浴通络) 药材(取五色五味,调和五行地气): 赤色:丹参(根皮赤红,活血通络) 黄色:黄芩(根肉黄色,清热燥湿) 白色:山药(色白粉足,健脾益气) 黑色:杜仲(皮色深褐近黑,强筋骨,补肝肾,固根本) 青色:桑枝(新采嫩枝,通达四肢,引药力行走) 用法: 将五味药材用布包好,于大锅中用山泉水煎煮。 滤出药汤,倒入大木桶中,兑入温水,水温以不烫手为度。” 黄精膏?五行培元汤? 没听说过。 不过黄精、丹参、黄芩、山药、杜仲、桑枝这些都是农村山野可能找到的药材,倒不是什么难得的。 不过,不过这冰天雪地的,要是想找到,怕是难啊。 杨春喜皱了皱眉。 她娘的咋就不给她穿越到南方去?要是她穿越到了南方,还不是小菜一碟? 哎,这都是命啊。 看来她要去镇上还真是去对了,眼下唯一能找到的药材的地方,那就是镇上的药材铺了,只不过就要多花点银钱了。 还好能治好周元歧的病,杨春喜舒了口气,压在她心底的那块大石总算是落了地。 不过说到钱,昨个儿王绣花以少于原价格三分之一的价钱把家里的几块一亩地给卖了,现如今手头正宽裕着。 杨春喜得去借点给周元歧买药去。 可惜她现在就是穷鬼一个,兜里一文钱都没有...... 哎,都怪那个天杀的贼妇人,不然她还能卖几件二十世纪的东西回回血! 她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