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啊,这个啊,这个叫番薯-《啥?我的蓝牙连着现代农科院!》


    第(2/3)页

    说着,田永娣向前把挎着篮子凑到杨春喜跟前给她看。

    “你看,就是个头不算大,但省着点吃也够了,左右现下天冷了,也不用干啥力气活,每日一个番薯就够吃了。”

    田永娣扒拉着篮子里的红薯,高兴的暂时忘记了周守义惹出来的糟心事。

    可杨春喜现在的心情却很糟糕。

    朝廷发下来让种的红薯,简直就是万历年间传来的最初级的版本,在高纬度地区它就不能活啊。

    也就是田永娣运气好,一亩地收了几十斤红薯,可这和二十一世纪华国东北黑钙土地所种出来的红薯产量那可差了远了。

    二十一世纪华国的黑钙土地在种了改良后的红薯种子后,生长周期在128天,亩产大概在4000-6000公斤,是虞朝黑钙土地红薯的百倍收成。

    至于田永娣方才说虞朝南边的地区种了红薯之后,亩产可达600斤的事情,杨春喜认为不假。

    首先红薯是典型的喜温、怕涝、极不耐寒的作物,它的生长对积温有很高要求。

    北边的无霜期短,而红薯从栽种到收获需要至少120天以上无霜冻的生长期,这里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

    红薯栽种需要地温稳定在10℃以上,否则幼苗无法存活,北边春季回暖慢,地温低,无法满足适时栽种红薯的条件。

    虞朝的红薯品种完全无法在北边的黑土地上完成生长周期。

    可气候温暖的南方就不同,若是在南方种下的话,气候适宜,理想状态下,亩产是可以达到600斤以上的,若是改良品种后种下,亩产甚至更高。

    不过,这对北边就有些不适用了,除非虞朝北边的黑钙土地是二十一世纪华国的黑土地,同时还种了改良后的红薯品种,那倒是有实现亩产百斤千斤的可能性。

    归根结底,这就不是个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胆的时代!

    哎,杨春喜叹了口气,她的心里很堵。

    尤其在看到田永娣扒拉着篮子里稀稀拉拉的红薯时,脸上挂着的高兴笑容后,心里更堵了。

    和二十一世纪粮食收成形成的极大落差感,几乎把她包裹,杨春喜的心情很沉重。

    “先不跟你说了,家里还有几张嘴要等着吃饭呢,你回去的时候记得帮我把话给带到啊,婶子先走了。”

    眼瞅着时间快到了,田永娣急忙忙的要赶回家。

    “你放心,我回去准把话给你带到。”杨春喜点头答应。

    田永娣得了杨春喜的保证后,长舒了口气,她挎着篮子,迈着轻快的脚步,高高兴兴跑向了家。

    杨春喜看着,叹了口气。

    昨天,今天,遇到的事全是让人心塞的,这要是再来几件事,她这颗心还能正常工作吗?

    工作不工作杨春喜不知道,还没走到家门口,她就被王绣花拽着,来到了蒋有财家门口那棵大杨树前。

    那是二河村最挺拔的一棵树,树冠得有十数丈高,现下虽入了冬,但高大依旧,直直的矗立在蒋有财家的房前屋后。

    门口围了不少人,杨春喜被王绣花带着,来到了周宝祥和周元歧的跟前,她看到方才高高兴兴挎着篮子的田永娣也在人群里。

    看他们的脸色,八成不是什么好事。

    杨春喜估摸着是要公布征兵的消息了,果不其然,“吱呀”一声,门开了,蒋有财先出了门,紧接着,就是昨天来的那两个胥吏。

    嘈杂的人群随着门开的声音响起,一瞬间就静了。

    “大伙儿都来了吧?”蒋有财捋了捋胡须,冲着人群喊了一声。

    见没人回应,蒋有财清了清嗓,“我今儿把大伙儿都召集在这里,是为了和大伙儿说一件事,现如今边关被匈奴压境,我虞朝军士损失大半。”

    “昨儿朝廷来了人,正是为了征兵一事前来,大伙儿家中若是有成丁的男子,就到两位官爷跟前登记,主动报名者,朝廷会给他家里免去一半的税收,持续三年,这可是不可多得的好事啊。”

    蒋有财的话音落下,四周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几片落叶的声音可闻。

    “这.....这......”见无人报名,蒋有财擦了把汗,挺直的脊梁骨瞬间就弯了下去。

    “军爷,你看......这......”蒋有财凑到胥吏的跟前,冷汗直流。

    “要是没人报名,我看你这个村长也是做到头了,现如今外头村村都有指标,又不止你二河村一村要征兵,若是兵征不上来,到时候上头怪罪下来,我们兄弟两可护不了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