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 对于当地人来说,就算有学校,对于现在的他们也没有太大用处。 在和当地人的不断交谈中,莱记录下各地的基本情况,也了解到,各地的青壮年,一部分在当年因天灾人祸而死伤,另一部分则多数外出谋生,只有少数留在当地。 全方位的匮乏使得人的未来无路可去,赖特口中原有的教育资助机制也因为现实原因而搁置。 说完,不等莱再说什么,就慢悠悠离去了。 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年幼的子女往往也需要成为家庭的劳动力,又怎会有资金送孩子去学校念书呢? 生活所迫之下,除少数人外,没人愿意去学校。 看这里的人生活困苦,莱想要略尽些心,留下点钱表示感谢,但老人拒绝了,老人说:“一把年纪逃荒到这里,也就没打算再从这出去了,平日里这地方也没人来,要钱有什么用呢?年轻人,留着自己吧。” “没有其他的人了。” 渔业因为缺乏青壮,也缺少资金和设备,难以集中开展,只能变为零散的个体形式,但也因不敢出远海而收获寥寥。 越向前走,莱的内心就越是沉重,在他的眼中,眼前的一切是切实的“身边的贫穷”,而调查所记录的文字和数字背后,是更为沉重的“持久的贫穷”与“贫穷的代际延续”。 他所面对的,是一处毁于天灾,而最终沉沦于人祸的结构性的泥潭。 到这里总算是完成开篇阶段的一些内容的回收了,也包括了我自己的一些想法,欢迎大家和我交流。 (本章完) 第(3/3)页